中国经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“V型”增长
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中国疫情后经济走势的看法。
IMF正在收集数据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影响,而“反弹”是他们得出的初步结论。
你很难想象“封城”如果发生在纽约会是什么样子,因为对一个崇尚“自由”、“民主”的国家而言,限制人身的行动范围,简直就是侵犯人权。可能会有不可预估的骚动和游行的发生,那样的话传染病可更加难以控制。 被隔离14天的钻石公主号上的美国乘客,甚至发出了“特靠谱,救我”的呼吁。
正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着集体主义的思想和顾全大局的情怀,我们每一个人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时期的需要,尤其武汉乃至整个湖北人民做出了莫大(博客,微博)的牺牲,还有医护人员无私无畏的奉献,才换来了疫情增长数据上的稳定。 这也成为国际上预估疫情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。 另外,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下,使得国家的经济调控非常容易。注入市场流动性、下调利率、分地域分行业的鼓励措施等等,
“有形之手”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在这个国度起到很好的效果。那么,从最近的政策面来看,是否已经释放了要刺激经济反弹的信号?楼市的种种政策,又透露了怎样的信息呢?
经济今年1月20日,IMF在瑞士达沃斯发布的最新季度《世界经济展望》中,将中国2020年增长预期从5.8%上调0.2个百分点,至6.0%。 一方面是某个协议的第一阶段谈妥了,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这几年经济转型的还不错,5G、物联网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都有着高速的发展。 这使得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值升高,也让我们对自己的经济更有信心。 但随后我们就爆发了新冠疫情,部分行业的经济数据直接被按下了“暂停”键。
非典时期,2003年1季度GDP增速是10.8%,受非典疫情影响2季度增速回落至9.7%但疫情结束后GDP增速恢复至10%以上,总体来看似乎影响并不大。 但本次疫情的国情今非昔比,且不谈我们能感受到的停业潮、降薪潮和裁员潮,今天我们的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更高,外部环境更加恶劣,防控隔离措施更加强硬,波及人员更加广泛,短期打击想必是大于非典。 但反过来,这次全民防疫动员更加坚毅,医疗医护水平更高,致死率较非典更低,我们也可以更快的控制和解决好疫情。 这就给修复疫情带来的巨大损失,创造了机会。
2020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2月12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,要求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,完成目标任务。可见上面对这次经济的损失情况还是比较乐观,希望能够通过政策等其他手段,完成2020目标任务。稳增长的节奏,依旧没有变化。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GDP翻番的目标,2019、2020年GDP复合增速需达到5.82%。在2019年GDP增速6.1%的情况下,也就是说2020年的GDP增速至少需要5.5%。 为了达成或者说稳稳超过预期目标,常委会的一些措辞,已经表明了态度。
1.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,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,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。